前情提要:《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小筆記:導論
延續導論的文字,作者開始介紹金錢遊戲的奧秘,準備好繼續上路了嗎?Let's go!

由於博客來有試讀文字,所以本書章節第一章可以引用全文。下面的藍色字部分,是我的小筆記

 

1 遊戲規則
 

 上場後三支好球都沒打到,就被三振出局——這是棒球規則,是那種遊戲的規則。但是,這種規則只應用在棒球比賽。
——傑西(J‧C‧)

images
  如果你跟我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一樣,你可能從不認為金錢及追求財富是一場遊戲。我跟人們談論此事並詢問他們的意見時,大家通常這麼說:「金錢絕對不是一場遊戲,而是相當嚴肅的事。」
  徹底解脫流程的第一個步驟是,確實「瞭解」個人財務世界中的每樣事物——所得、淨值、投資、存款、稅款、費用、發票、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獲利等等——都是一場驚人、精心設計、龐大獨特且錯綜複雜遊戲的一部分。我會在這一章介紹金錢遊戲的基本規則,在後續章節再做更詳盡的介紹。
  如果你仔細觀察,大多數遊戲都有其規則和清楚的結構,也明確界定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並清楚定義輸贏。選擇參與遊戲者都同意遵照規則並遵守遊戲結構,這樣做遊戲才得以進行。雖然有一些人以遊戲為職業並以此維生,但是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好玩和樂趣才玩遊戲。人們喜歡觀賞比賽,就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舉例來說,美式足球是由皮革製成、有一定大小並符合嚴密規格。足球場長一百碼,一場比賽有四局,每局十五分鐘。球員帶球進入達陣區得六分;帶球觸地射門得一分;直接射門得三分;進攻隊的球員若在自己的達陣區被敵人擒抱,對方可得二分。第一次進攻為十碼,任何時間只有固定人數的球員在場上比賽,他們必須守備特定位置。有規則規定球員在場上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若違反規則就會受罰。四局比賽結束時得分較多者獲勝;若在規定時間打成平手,則延長比賽直到分出勝負。
  棒球是另一個例子,棒球場有特定形狀和大小,呈現鑽石狀。在比賽時,每隊只有九名球員上場比賽,就像足球比賽一樣,每位球員守備特定位置。棒球比賽要使用符合明確規格的球棒、棒球和手套。每場棒球比賽有九局,每局每隊容許三位球員出局。每位上場的打擊手有四壞球、三好球的機會。投手站上稍微墊高的投手板上,跟打擊手所站的本壘有特定距離。各壘之間也有特定距離。打擊手經過一壘、二壘、三壘回到本壘,可得到一分。九局結束時得分較多的球隊獲勝(平分時則延長比賽直到分出勝負)。
  再舉高爾夫球賽為例。打高爾夫球的人在高爾夫球場打球,球場上有一定數目的球洞、果嶺、球道、深草區、沙坑和水池。打球者使用L形金屬球杆,這種球杆是為了能準確將球打進小洞而設計。打球時必須依照特定規則,違規者就要受罰。比賽結束時桿數最低者獲勝。

如果你仔細並客觀地檢視足球、棒球和高爾夫球等球賽,你會發現這類規則和結構似乎完全武斷,沒什麼道理。想想看:


‧美式足球:抱著一個充氣膨脹的皮球跑,或設法跨越白線和得分點時,將這顆充氣皮球丟給別人。不然就是,想辦法把這顆皮球踢過兩根金屬柱抵達得分點。
‧棒球:設法用木棒擊中向你高速飛來的橡膠圓球或皮製圓球。接著,如果你擊中球,而且球沒被其他球員用手上大型皮革手套接到,你就要邊跑邊觸及放在地上的三個方形壘包,然後回到本壘才能得分。
‧高爾夫球:用L形鈦金屬球杆設法擊中橡膠製的小圓球,想辦法用最低的敲擊數或「桿數」,讓圓球進到幾百碼外淺淺的小洞。


  如果你檢視橋牌、大富翁、撞球、西洋棋、跳棋、二十一點等其他普及遊戲的規則和結構,也會發現同樣的武斷。你會問自己:「怎麼有人想到這麼奇怪的遊戲、規則和結構!」雖然初次審視時,這些規則和結構看似武斷,但是後面卻潛藏著創造規則與結構要用到的智慧、計畫和意圖。
  參與者很少質問所參加遊戲的緣起,或懷疑規則與結構看似武斷的本質。這些遊戲老早就發明了,所以後來人們玩遊戲時,只是照著「有影響力人士」的說法去做。
  金錢遊戲的情況也一樣。在仔細客觀地審視時,你很快發現金錢遊戲的規則與結構看似武斷,也不太合理。不過在後續章節你會看到,潛藏於金錢遊戲設計後,讓人佩服的智慧、計畫和意圖。我保證,當你發現此事必會震驚不已!為你開啟大門,從金錢遊戲中徹底解脫。
  我們長大成人,度過特定年紀時,就成為運轉不息金錢遊戲的玩家。跟運動員和其他遊戲玩家一樣,我們從未質疑金錢遊戲的規則與結構。我們只是接受學到的規則與結構,並依此進行遊戲,彷彿它們銘刻在石板上,沒有協商的餘地。

※作者極為清醒的提出了他的觀察:所謂運動競賽遊戲,是參與者都同意遊戲規則並遵守之(也包括犯規的處罰)。就拿現在正熱門的NBA季後賽來說,球迷們為球員的表現而瘋狂討論,在網路上爭論不休;但論其實質上如果以較為廣大的觀點來說,這其實是人類自導自演的戲劇。球賽成績重要是因為相信球賽規則的人認可所產生。不然你問一隻小花貓或搖尾巴的狗或兩歲小孩,熱火對公牛的比數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

說到遊戲規則,我就想到POLO老師在這一篇〈人造規則與實相法則〉文章裡所談的:

『外在的規則或標準是一種同意之下約定,只有你同意了它才會是真實的,具有效力的。往往困境是發生在自己對「同意」毫無覺知,也就是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某一種論述。只要你不同意,那麼什麼規則對你都不適用,你就越能看到原來自己之前認為的事實或標準其實是受到限制性信念的制約。』


  在此先介紹我們被教導的三大規則與結構,這是在玩金錢遊戲會出現的「真實」情況。其實,這類規則與結構還有幾十項(包括許多有關稅款、政府、投資等),但是下列這三項卻是我們最熟悉、也讓我們受害最多的規則,這一點你很快就會瞭解:

※以賽斯的說法,就是三大核心限制性信念。

一、財源供給有限。可供你使用的金錢有限,每次金錢「流出」,有限供應的金錢數量就減少。因此,你必須想辦法持續補充供應,否則錢會用完。你必須小心負責地保護你的錢,確保錢不會花光。因為金錢的核心供應有限,你也必須有長期計畫,好好儲蓄,聰明地投資,經年累月地增加資產,供退休生活所用。

※很有趣的是人類的經濟學正奠基於這種假設。但事實上,賽斯說:有源源不絕的能量進入這個宇宙,補充這個宇宙的能量。所以能趨疲,資源耗儘是不會發生的。我想,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夠發明將物質轉為能量的有效率能源科技,例如,類似核融合(但並非以核能方式),一件垃圾就可以供應全城的電力,那麼財貨將可以不餘匱乏。

二、金錢流通。金錢會流進和流出。金錢「就在那裡」,不知何故金錢跟你是分開的,你必須去拿到錢,讓錢進入你的生活中。另外,當你花錢時,錢就從你這裡移動到別人那裡,然後你的錢就變少了。你有收入和支出,你必須管理這兩者的變動,才能讓收入超過支出,這樣做才有獲利可言。如果你想提高生活品質,就必須增加獲利。

三、為了增加個人財源,你必須更努力或更聰明地工作。人生中無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萬事萬物都要「花錢」。想要的每樣東西,都會讓你「付出代價」。你必須「賺」錢,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付出就無法獲得。所以,如果你希望有更多錢,就必須想辦法增加更多價值或更努力工作——或更聰明地工作——才能賺到更多錢。而且你必須培養賺錢技能,全心全意地賺錢,否則你絕對不會有很多錢。

※這段讓我想起藍慕沙在《平行生命期:量子場的波動》用的形容詞:質量換質量。

儘管諸多大師(奧修、賽斯、亞伯拉罕訊息)已經告訴我們,只要存在,就是對宇宙有價值。我們天生就充滿價值。但是我們社會設計運作的方式是:要拚命的賺錢來證明自己。所以大家生活的忙碌不堪。要做這件事,要做那件事。賺錢成為這個社會的主要活動。

 

 要支持傳統金錢遊戲的規則和結構,我們一直對下列共同信念信以真:


  ‧金錢是一切邪惡的根源。
  ‧金錢是污穢或不好的——擁有金錢者亦然。
  ‧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
  ‧錢永遠都不夠。
  ‧你必須控制金錢,否則金錢就會控制你。
  ‧錢總是愈多愈好。
  ‧錢得來不易。
  ‧有些人有賺錢技能,有些人沒有。
  ‧人不可能既懂得賺錢又高尚。
  ‧資產淨值就是財富與成功的實質評量。
  ‧你必須未雨綢繆。
  

    聽到我這麼說,你或許很驚訝,我剛才提到的這些規則或信念,及其衍生出的次要規則和信念,竟然沒有一項是真的。沒錯,沒有一項是真的。這些都是杜撰出來的,就跟所有遊戲的規則一樣。只是我們信以為真。

※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信念。而且我們深信不疑。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不是真的,直到這本書出現……


  現在,我打算先為兩項重點播下種籽,然後在第三章時再讓其長大茁壯。
一、你無法在金錢遊戲獲勝。
二、具體地說,金錢遊戲是為了創造徹底失敗而設計的。
  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因為:
‧「獲勝」並沒有清楚定義。你怎麼知道自己在金錢遊戲中獲勝了?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嗎?當你覺得自在時就算獲勝嗎?成為百萬美元富翁就獲勝嗎?或是要好幾百萬美元才算獲勝?要有十億美元才算獲勝?超越自己訂定的其他所得目標或資產淨值目標,就算獲勝嗎?以我的經驗來看,雖然許多人為自己訂定財務目標,為金錢遊戲獲勝做明確定義者卻少之又少。如果你不知道目標為何,怎麼可能擊中目標或知道自己是否命中目標?
‧你的錢總是岌岌可危。不管你累積多少錢,你的錢總處在危險狀態。你可能透過不當管理、過度開銷、股市崩盤、投資失利、被盜用侵吞、被偷、離婚、訴訟、經商失敗、銀行破產、悲劇意外等諸如此類的事,損失所有財產或大多數財產。況且,錢都沒了還不打緊,你還可能背負一大筆債務。你有愈多錢,愈聰明地理財,就誤以為自己的錢很有保障,但事實上,不管你有多少錢或你怎麼管理錢,錢絕對不安全。累積龐大財富後,經過一代或幾代的時間卻把財富賠光,這種故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當然啦,這一點大概是作者有點誇張的描述。換一個信念:「我的錢總是安全無虞。」如何呢?


‧沒有正式的終點。金錢遊戲何時結束呢?當你達到為自己設下的某些里程碑嗎?但是這樣行不通,因為即使你暫時達到或通過這個里程碑,你的錢還是岌岌可危,所以你可能失誤,損失你所累積的財富。退休時,金錢遊戲就結束嗎?情況也不是這樣。你的錢還是處於危險狀態,即使你不再工作,卻仍舊任由金錢遊戲規則與結構的擺佈。那麼當你死時,金錢遊戲結束了嗎?或許你辭世時,你的金錢遊戲結束了,但是你的家人和繼承人依舊深陷金錢遊戲中。如果金錢遊戲沒有正式的終點,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獲勝或何時獲勝?在足球賽第三局結束時領先,能說自己贏了嗎?在棒球比賽第七局時領先,能說自己獲勝嗎?打一場高爾夫球十八洞的比賽,在打完十二個洞時以桿數最少領先,能說自己獲勝嗎?不行!

‧總要付出代價。你也不能在金錢遊戲中獲勝,因為即使你賺到許多錢,保留一些錢,花了一些錢,聰明理財和投資,讓自己的資產淨值不斷增加,過得如國王或皇后那般的生活,也為舒適甚至奢華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但是依據傳統規則進行金錢遊戲,總會引發一些各式各樣的緊張、壓力、不滿、痛苦或損失——尤其是失去閒暇時間、健康和關係。我相信你一定親身經歷過、看過或知道有人成功地累積龐大財富,最後卻
  ——生病。
  ——孤獨。
  ——早逝。
  ——偏頭痛或其他讓人衰弱的身心失調。
  ——精神瀕臨崩潰。
  ——覺得心裡很空虛。
  ——生活優裕卻認為很無聊,心想:「一切就這樣嗎?」

※會付出代價是因為,信念的焦點只在賺錢,結果自然而然忽略了人生其他方面。賽斯在《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說明。第617節:

『且說,「財富即一切」這個想法固然極不正確,但是若一個人死心塌地的接受了它,他真的會即有錢又健康,而所有的事情似乎也頗能契合他的信念,然而這仍舊是實相所抱的一個信念,因此,在他的經驗裡,必然有不為他所知的,無形的鴻溝存在。

從外表看來,情況似對他極為有利,但雖然這人彷彿是心滿意足,在表面之下,對自己「並不完滿」的瞭解卻時時啃齧著他。在表面看來,則一切平衡。

因此,當你的信念有所改變的時候,你的經驗與行為也會改變,你一方面在學習,同時一方面還會有些壓力——創造性的壓力——的存在。剛才所說的那個富翁也許突然醒悟他的信念會限制他,因為他一心不貳地專注於其上,以致財富和健康變成了他獨一的目標。這個破碎了的信念也許會導致他生一場病,而生病會像是個負面的經驗。但是,透過這場病,他很可能有機會看一看那些以前一直為他所拒的區域,從而大獲饒益。』


‧總有人比你更成功。只有極少數財務相當成功者例外,大多數人都掉入金錢遊戲設計的陷阱中。當人們互相比較誰有錢,想要更有錢的慾望就油然生起,於是訂下目前遙不可及卻好像做得到的目標,這時就掉入金錢遊戲的陷阱中。舉例來說,王小姐每年賺進二十五萬美元,對自己相當滿意,她看到陳小姐每年賺進一百萬美元的生活後相形見絀。或者王先生搭商務客機頭等艙出差,得知陳先生是搭私人飛機出差;或是王太太有一幢豪宅,卻看到別人有兩幢豪宅。這類比較都會引發一種不滿模式。當我們在財務成功的食物鏈中往上移動時,這種模式會繼續不斷地發生。


  想像依據我描述的規則和結構,進行或觀賞其他任何遊戲。想像一下,進行或觀賞一場無法知道誰獲勝的遊戲,沒有正式終點,不管自己已經獲得什麼,卻知道總有其他團隊或其他玩家比你玩得更好;即使你以為自己贏了,最後你總是輸家(因為你必須付出代價)。
  有誰想玩或觀賞這種遊戲?沒有!對玩家來說,這根本是夢魘。沒有人自願參加這種遊戲,而且也沒有人想觀賞這種遊戲。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
  儘管如此,每天有幾十億人現身參與並觀賞金錢遊戲,完全沒有注意到真正發生的事實。這當中有許多人相信,自己在金錢遊戲中獲勝,相信自己是贏家,或相信自己在週遭或媒體上看到的人是贏家——而這一切只是錯覺。

※大家都陷入了錯覺之中了!於是市上滿坑滿谷的理財書籍和理財專員…大家都是以「賺多少錢」而非「多快樂」來衡量工作。

  在第七章,我會透露為什麼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的更大原因。但是現在,我必須提供你完成這張拼圖所需的更多基礎部分。
  從來沒有人告訴你,金錢遊戲跟我們進行的其他遊戲截然不同。談到金錢遊戲,沒有任何事情銘刻在石板上,每件事情絕對都可以商量。其實,你不需要接受金錢遊戲的傳統規則和結構,因為你可以選擇!
  既然你無法在金錢遊戲中獲勝,你就只有兩種選擇:
一、依據傳統規則與結構繼續進行金錢遊戲,知道自己不管玩得多好,終將成為輸家並付出極大代價。
二、從金錢遊戲中徹底解脫,為自己創造一個新遊戲,選擇自己的規則,永遠改變自己跟金錢的關係。
  不管你認為這些話聽起來多麼瘋狂、多麼遙不可及,我保證一旦你看完這本書,就能採取第二種選項,從金錢遊戲徹底解脫。
 

※亦即,選擇創造關於金錢的新信念!

  在接下來的旅程中你將發現,在你生活中有三個令人不解的問題,你將學會如何以讓你從金錢遊戲徹底解脫的方式,回答這三個問題。請繼續閱讀第二章。(第一章 完)

---以上文字來自博客來網頁

——

如果以雲霄飛車比喻,第一章只是緩步啟動。第二章則開始慢慢爬升…請各位讀者繫好安全帶!咱們下回見!

請繼續閱讀:《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小筆記:第二章-三個令人不解的問題

arrow
arrow

    幸運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