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2822320070802223843090

 

讀新時代和身心靈的書一多,難免會遇到看似矛盾的觀點,甲派別說應該這樣,乙派別恰恰主張相反。這時候對於理論的抉擇就得細細考量哪一個說法最能和心底呼應。每到遇到這種情形時,通常我判斷依據,會是以賽斯加上巴夏,另外輔以賽斯派的(約書亞、亞伯拉罕訊息)觀點為準。就我自己感覺言,賽斯的觀點的確比較能夠和這個世界的接軌,有自成一套的完整邏輯體系。所以自己漸漸的算是形成了一套判斷訊息的架構,透過這架構,很容易看出其他派別的主張相異點。然後,在相衝突之處,做出抉擇。

 

就拿「面對負面想法時,要如何處理」來說,各派的解法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一般認為的)吸引力法則和大多數身心靈學派會認為,該避免負面想法,改想正面的想法,開始感恩、轉念等。但是賽斯卻在《個人實相的本質》裡說,將負面情緒壓抑下來而不表達,可能會造成身心狀態的火山爆發,或是引發劇烈的改變。所以,所謂「負面的」想法和情緒該怎樣處理?是不是要發洩出來?這裡就必須加以探究。

 

  我為這個問題思考許久,最近才大概想通了。答案的關鍵也許在於對想法和情緒的「承認」和「覺知」。當我們有負面想法和情緒的時候,首先,我們的選擇不是「壓抑」想法和情緒(傳統的身心靈書籍常忽略調這一點),而是「承認」自己的負面狀態,然後「覺知」這想法和情緒是可以改變,然後跳升一個層次問自己:「是什麼讓自己受傷?」。其實,如果依據新時代的基礎原則(就是所有身心靈書籍的主流高層觀點而言,如萬物皆為一體等)以觀,其實我們會有生氣等負面情緒,是因為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所引發的。如果從更大更廣闊的觀點來看,其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轉個念頭一切就會不一樣了。(在這裡,所謂「轉念」一說也沒有錯)。

 

所以亞伯拉罕訊息在「吸引力漩渦」一書裡,提倡的不是「突然轉念」,而是「漸進轉念」倒也頗有根據。因為如果太猛然轉念,很容易會產生壓抑情緒狀況,以致於反而在潛意識裡一直強調負面念頭。(當然,某些人可以直接跳開,那是屬於所謂的「頓悟」型,就不用漸進的方法了)

  「吸引力漩渦」一書裡,還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這個宇宙是「吸納型」的宇宙,而非「排斥型」的。也就是說「當你看著你不要的東西,你拒絕它,它也會納入你的震動頻率」,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為什麼會這樣說?仔細想想,其實蘊含許多道理。

如果以「萬物合一」、「每個人的意識其實包含了該次元的所有意識」的觀點,的確,所有好的壞的、喜歡或討厭的東西,其實都是一體的,而一切萬有藉著人的自我和形體來展開體驗的一切。所謂「你創造了你自己的實相」,以一種貼切的比喻來說,就像是朦朦朧朧的背景中,選擇一個焦點觀看整個畫面。而人類的意識通常被預設為某個頻率或波段,於是本來是虛空的一切,開始有如真實一般的體驗。物質被造出來,世界顯像。

而改變信念,更廣義的說法就是改變焦點。在此先打個岔:賽斯說「你並非你的情緒」,和新時代大原則「萬物是一體的」,究竟有沒有矛盾?其實這之中還是有很多可以探討。例如賽斯提到的『你』,範圍為何?是不是指自我呢?如果萬物一體是較高的原則,那麼所謂「情緒」或許可以解釋成「焦點的不同」,那麼認知到整個畫面,知道自己可以對焦不同方向,就是「你非你的情緒」的意涵。(有時候語言實在無法精確表達真正涵義啊。)。所以,一切就是改變焦點。如果發洩負面情緒是為了讓自己有動力結束不愉快的狀況,那就發洩,然後回覆平靜,移往更快樂的焦點。如果負面情緒想法只是讓你沈湎於負面不利現狀,忘記有其他焦點可以對焦,那就要想辦法療癒了。

話又說回來,所謂「正面」、「負面」也不過是以人類有限信念下所做的界定。真正的關鍵在於:你選擇創造什麼樣的狀態(焦點),開心或悲傷?有時候你就是想體驗戲劇性(賽斯在《未知的實相》說,這是人性--而為什麼人性如此,我想這或許可以歸因唯一切萬有喜歡體驗和遊戲之故,這個要在另一篇文章另外說明)。那麼,瞭解自己,明白自己選擇自己的焦點的理由,或許是更重要的一件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運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